今年以来,我市坚持“开年就是开工、开工就要实干”,全力拼项目、稳增长、促发展,一季度,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,实现了良好开局。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8.3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7.0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7.01亿元、增长6.3%,第二产业增加值571.08亿元、增长6.1%,第三产业增加值740.22亿元、增长7.7%。
农业生产平稳增长,农产品供给保障充足。一季度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.5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6.0%。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,夏粮面积总体稳定。畜牧业生产较好,生猪出栏73.8万头、增长10.7%,猪牛羊禽肉产量9.73万吨、增长10.9%,生牛奶产量2.58万吨、增长59.6%。
工业生产较快增长,有效投资稳中有升。一季度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全部工业开票销售、工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9.1%、8.9%、8.4%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5.08亿元、增长7.6%,实现营业利润56.31亿元、增长8.0%。一季度,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4%。其中,工业投资增长19.6%,持续保持较快增长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2个,协议引资额1412.4亿元。工业项目247个,占比为84.6%,其中“353”、“7+3”产业项目分别为194个、145个,占比分别为66.4%、49.7%。
消费市场加快复苏,消费价格有所下降。一季度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.41亿元、同比增长5.9%。分消费类型看,实现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164.30亿元、增长11.3%,实现餐费收入17.47亿元、增长19.9%。分商品类别看,基本生活消费保持良好增势,粮油食品类、烟酒类、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8.3%、17.2%、14.1%;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,升级类消费需求加快释放,通讯器材类、新能源汽车类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70.9%、64.6%、37.8%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.4%。分类别看,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“三涨一平四跌”。其中,其他用品及服务类、医疗保健类、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6.9%、3.1%、0.2%,居住类价格持平,衣着类、教育文化娱乐类、食品烟酒类、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0.4%、1.1%、1.2%、2.6%。食品烟酒价格中,猪肉价格上涨9.2%、鲜菜价格下降9.9%、粮食价格下降0.9%、鲜果价格下降4.8%。
服务业发展良好,财政金融稳健运行。一季度,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7%。其中,批发零售业、住宿餐饮业、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.9%、10.3%、10.4%。经初步测算,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137.2万人次、增长12.9%,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4.3亿元、增长12.4%。完成铁路货运量72.3万吨、增长87.9%,港口吞吐量2013万吨、增长11.3%,集装箱吞吐量12.79万标箱、增长9.1%。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.27亿元、增长2.0%,其中,税收收入77.1亿元、增长3.4%,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6.1%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72.18亿元、增长4.1%,其中,住户存款增长12.2%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375.58亿元、增长12.5%,其中,制造业和小微贷款分别增长18.6%、21.9%。
居民收入稳步增加,市场就业总体稳定。一季度,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1元、同比增长5.8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27元、增长5.2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7元、增长6.5%,农村增速较城镇增速高1.3个百分点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1.45:1下降至1.43:1(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)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。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1.71万户,其中,新注册企业0.61万户、个体工商户1.09万户。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.45万人、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.98万人、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188人、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.51万人。